从昭明太子庙到王隐坑

——昭明太子遗迹寻访记

发布时间:2023-07-19 08:29:30来源:

◇胡明刚

昭明太子庙  陈翥 摄

 

我开蒙晚,对昭明太子编辑的《文选》,在城里工作的时候才有所接触。赤城山顶的梁妃塔,是南朝梁代的萧詧为妃子所建,南朝梁代尽管偏安于江南一隅,但学佛崇佛者多。梁武帝曾经好几次舍身入寺,还编了一本《梁皇忏》,还有一本训蒙读物《千字文》,特意提到“雁门紫塞、鸡田赤城”四个地方,皆是境界旷远的优胜之处。东晋孙绰写下《游天台山赋》,被昭明太子编进《文选》之中。天台山扬名于世,与梁代帝王之家的大力推崇关系甚大。

宋代之前,昭明《文选》是秀才科考必读书目。科举始于隋炀帝,他与昭明太子家族关系密切,朝野以《千字文》《文选》作为教科书,也是顺理成章、理所当然的事情。我县平桥东林上曹曹氏家族世传:昭明太子隐居开岩,太子是曹氏祖上曹璟宗带过来的。民间约定俗成说,开岩是昭明太子隐居并且编纂《文选》的地方,曹璟宗也是他的“扈驾侍卫”。昭明太子去世前后,曹璟宗在开岩建造昭明太子庙和开岩寺。史书上有曹氏真名实姓白纸黑字记载,亦可稽查。再加上天花尊者擘开岩石的传说,又增添了些许古雅的文学意味。

史书记载,公元502年,萧统被册封为太子,为躲避临川王萧宏及嗣子萧正德的陷害,梁武帝让最亲近的大将曹璟宗担任太子太傅,护卫统领东扬州,设衙署于婺郡(现金华市)。梁武帝让曹璟宗把昭明太子带到开岩山洞里,朝夕陪伴,等朝廷平定后,再把太子护送回去。萧统死后,曹璟宗弃官举家离京,来到天台,并在萧统当年练武的百丈岩下建昭明太子庙,并守庙至终,后人世代供奉昭明太子。曹璟宗为天台曹氏始祖,安葬于开岩寺东边,名曰凤凰台。昭明太子31岁那年在宫中去世,到开岩编选《文选》之说,于史阙载,但他将孙绰的《游天台山赋》编录《文选》中,《千字文》也专门提到赤城,或许与曹璟宗的关系甚深。天台磐安金华一带有诸多昭明太子遗迹可寻,在一定程度上似乎证明昭明太子确实到过开岩,这是不能轻易否定的依据,史志里确实能找到曹璟宗的蛛丝马迹。我写作《徒步寒山》一书时,行走天台磐安一线,找到许多昭明太子庙以及相关的村落,这也证明他与曹璟宗主治金华衙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。

平桥东林周边连绵的平畴水田,阳光照得稻禾发亮,宛如镀金。村庄浮荡,远山缥缈。曹林江先生热情地为我们当了一回向导,村中的唐樟如巨大伞盖,透过茂密的枝叶,我看见开岩连绵山脊。翻阅宗谱,得知天台曹氏元代时分居东林(下曹)、乌冈(墙头曹)两地,为台州“右族”,在字里行间我找到曹璟宗的名字,还有他陪伴昭明太子到开岩读书的记载。

我们从村东南出去,沿着机耕路行走,稻浪深处,壁立悬崖,崖上草木纷披,不甚高耸,但也别致。石板横架桥上,对岸左边是开岩寺。根据相关史料记载,开岩寺最早建于梁普通三年,也就是公元522年,来此建造寺院的是“天花尊者”,寺为“天花尊者开岩院”,建造的时间比隋代古刹国清寺早很多年。唐会昌年间被废,后周显德六年,由长臂尊者重建,改名为泗洲禅院。宋代大中祥符元年改名镇国院,方圆五公里土地为其所有。元代,天台诗人曹文晦居住在此,读书学习,成一代诗家,有诗《开岩寺》咏之:“一个长松在,入门先自清。旧题犹在耳,重到岂胜情。杰阁依岩出,幽泉绕竹鸣。老来多古意,长记散华名。”明朝洪武年间,寺院圮废,后又重兴,才正式启用“开岩寺”的名称,到清代末年,开岩寺沉寂了下来。

因为昭明太子萧统在这里住过,开岩寺成为天台山的第一座皇家寺院,也是中国最早的禅宗道场之一。寺院周围有三狮共首、弥勒晒肚等岩石,旁有平畴沃野,乃是桃源胜境,风水宝地。开岩寺与昭明太子庙并肩而立。开岩寺的右边就是昭明太子庙,寺院利用天然岩洞修建而成,有三五间屋宽,一层楼高,上面悬崖挂出如檐,下面空空如室,冬暖夏凉,尤为舒适。砖石砌墙,可挡风雨。那时,天台山还是蛮荒之地,溪流清越,岸边多溪滩茅草大树,人迹罕至,很难找寻。昭明太子被曹璟宗带到这里,内心安定,看山看水,读绝妙好词,编选昭明文选,是最合适不过的。

昭明太子庙有三间大殿,一溜平房,里面尽管是岩洞,但很宽敞,并不逼仄。阳光通过窗口,落在地上,斑斑点点,反射到昭明太子和娘娘的脸上,神采奕奕。曹璟宗也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一尊神。台州和金华的曹氏家族,都是曹璟宗的后代。唐僖宗四年,曹姓族人考上了进士,对昭明太子庙进行了重修。昭明太子不仅是文学之神,也是呵护本境的地方之神。

清代邑人齐召南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大儒,博学宏词,在朝廷担任侍郎,为弘瞻师傅,“教太子书”,曾编《水道提纲》《大清一统志》,创作《宝伦堂诗文钞》。齐召南也曾在太子庙创办书院,如今书院已经了无痕迹,但有诗流传下来:

一间茅屋傍僧寮,谁道维摩到石桥?

为爱天台曾选赋,尚留宝塔自名萧。

野人岩下呼万岁,啼鸟声中忆六朝。

惆怅夜来明月上,好骖鹤驾并王乔。

 

维摩乃萧统的名号,即维摩诘。昭明太子是文人,也是正宗的佛教徒,他把《金刚经》分为三十二分,让人更加明晰理解,至今依然通用。

齐周华为齐召南堂兄,他在《台岳天台游记》中写到开岩寺,康熙甲寅年间,他的祖上幽溪先生曾经避乱此间,与寺中僧人关系甚好,犹如世交。齐周华在寺里住了三天,写了一首诗,交给僧人恒玺:

岩于何日裂双垠,此臂仙人手自分。

具六神通嫌地窄,得三禅定显心勤。

延今犹觉多幽趣,索隐何妨纪异闻。

堪笑当时真草草,未曾修拾到超群。

 

此意境与齐召南之诗大相径庭,我较喜欢齐召南写的那首。

“半崖下构三间屋,一水分开两面山”,许多人往往把开岩寺当成昭明太子庙。据孙明辉先生考证,开岩寺在狮子峰下,为上曹村的村产,旧时有两户人家居住,原有长生殿旧址,重建时挖出原长生殿的金砖。至于昭明太子庙齐召南写的“光同日月”匾额和佛像等,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被毁坏,想来可惜!

我们徒步寒山时,从寒山湖出发,直接奔大盘山而去。大盘山是国家野生药用资源自然保护区。经过方前、安田、岭下村,先抵达大盘镇,直至光明村,沿龙王坑上溯。从一片杉木林转过去,沿着古道攀登,就到了大盘山顶。极目四周,眼界旷远,群峰逶迤,尽收眼底。山顶有庙,名曰腾云宫,实际上是昭明太子庙。龙王坑有个清潭,就是昭明太子每年六月六洗澡沐浴的所在,边上有一个仙隐洞,是昭明太子居住读书之地,他率领能“上山打虎”“下水缚龙”的两位将军,为百姓采药治病,辅导学田和利济两个村的农民种植草药,学习医术,被奉为“盘山圣帝”和“药神”,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大盘山神。

腾云宫位于大盘山顶之南,大殿里塑着昭明太子的形象,一身帝王的装束,手里捧着一本书,正襟危坐,一脸庄肃。我找寻到许多破砖残瓦,非常精致,脚下那方正的地基,一个连着一个,本是一个大建筑群,不知何时被毁,石柱石础散落其间。大盘山为百山之祖,始丰溪、永安溪、瓯江和钱塘江的源头,周围各县市的信徒来这里朝拜昭明太子,求子祈福,非常灵验,香火极盛。他以文人的身份被民间所供奉尊崇,远胜于他的帝王出身。

时隔一年之后,我与爱人沱沱应榉溪书院卢震先生所约,大家一起驾车从榉溪出发,经大皿村,直奔大雷山北侧的昭明院。细雨绵绵,群峰插入云中,我们不断地上坡转弯,终于来到昭明寺。当地传说昭明太子曾于梁大通元年至中大通二年来此隐居,多行善义,被奉为盘山大帝后,至唐咸通八年在这里建造了昭明院,塑起昭明太子的神像,朝夕供奉,一直以来,香火鼎盛。后来,昭明院被毁于一旦,我们来时,院里正在修缮,地面上,雕刻精美的木构件堆得到处都是,相比天台开岩的昭明太子庙和大盘山顶的腾云宫,昭明院的规模更为宏大,似乎太现代化了,少了宁静朴实素雅的味道。开岩的昭明太子庙,才是更接地气的。

昭明院先改名慈圣院,清康熙年间又改名应济庙。原先它是一个书院,在清末时被火焚毁。昭明院复建于1992年,周边古木参天,柳杉成群,寺外的大柳杉树冠能遮阴好一大片。昭明院边龟石和椭圆形月镜岩、皇印岩,乃是自然造就的奇观。昭明院大门敞开着,房间很多,很齐整,我们转了一圈,在大殿里朝拜了昭明太子,祈愿大开文运。回到院外的大柳杉之下,啪一声,一块大大的树皮掉在我身上,我拾起来,说,这是昭明太子的美丽赠予,是大好的因缘,我虔诚地把它带到山上珍藏。

中午10点多,我们驱车前往王隐坑,道路一转一弯,一座孤峰,老树直耸,虬枝横天。峰顶有一个庙宇,名曰昭明宫,供奉昭明太子,我们沿着高高的台阶上去,但庙门紧锁。我抄录了庙里的一副对联:“昭明寻幽峣山尊名王隐,萧宫辉耀丘川香盛神灵。”这孤峰名曰小殿山,是王隐坑的门户。明澈的溪水穿村而过,尤为静美。从孤峰转过去,村舍沿溪依山而建,深藏不露似乎与世隔绝。当地传说萧统与随从在“毛坞口”的山麓结庐,隐姓埋名。王隐坑的边上有一条山岭,相传是昭明太子脱下袍子给爱妃御寒的地方,故名加袍岭。此爱妃来自王隐坑,姓张。两人相遇交谈后,颇为投契,相互爱慕,订了亲事,在王隐坑村里的“官田门堂”大婚,门堂也被命名为“招亲堂”。萧统本来就有一个蔡夫人,但张姓姑娘知书达理,也深得蔡夫人喜爱,她们犹如昭明太子的左膀右臂。在当地,昭明太子是与蔡夫人、张夫人共同供奉的。

王隐坑当地人把昭明太子的故事说得绘声绘色,听说朝廷派人追杀他,他就骑马从百岩山出发,进入大盘山顶,顺手把宝剑插在岩缝里。据说晚唐流浪诗人罗隐住在这里,他一路吟诵圣旨一样的歌谣在民间故事里一一应验。它与昭明太子编的《文选》成了一俗一雅的有趣对应,让我听到的是山川之间激荡的回音。

在天台周边,纪念昭明太子的庙宇和古建很多,比如义乌的萧皇阁、临安的昭明禅寺等,但与当地山水和风土人情结合得紧密完美,非天台开岩莫属。假如把天台山与昭明太子的文化元素提挈出来,与金华和周边的昭明太子遗迹结合起来,开设专门文化旅游线路,在开岩树立昭明太子塑像,建设昭明文化公园,或昭明馆、昭明阁,昭明殿,将他与文昌和魁星一起崇拜,进行祈福等活动,倒也是切实可行的!

 

图为位于大盘山北麓的昭明寺

 

天台开岩